说起清朝皇帝,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康熙。

这位在位61年的君主,8岁登基,14岁就智擒权臣鳌拜,平定三藩之乱,收复台湾,签订《尼布楚条约》,样样都是大手笔。

可要说他最硬的一仗,还得数三次御驾亲征,硬生生把控制着70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准葛尔汗国打趴下。

葛尔丹这个人,自称成吉思汗后代,手里握着的地盘比大清还大,骑兵更是凶悍无比。

康熙到底是怎么干掉这个劲敌的?

葛尔丹1644年出生在准葛尔部落首领家里,按说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。

小时候被认定是活佛转世,这在藏传佛教里可是了不得的身份。

家里人把他送到西藏学佛,想着让他专心修行。

谁知道人算不如天算,他哥哥在继位典礼上被人给杀了,整个部落陷入混乱。

葛尔丹听到消息后立马还俗,带着人马杀回草原。

这小子手段狠辣,很快就平定了内乱,顺手还把哈萨克给灭了。

1678年,他直接改称汗王,这意思很明白——老子不认清朝那一套了。

要知道,瓦刺部在顺治三年就归顺了清朝,葛尔丹这么干就是公然叫板。

他不停扩张地盘,吞并周边部落,短短几年就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准葛尔汗国。

这个汗国有多大?700万平方公里!比当时清朝控制的实际领土还要大。

草原上的牧民都怕他,周边小部落更是闻风丧胆。

葛尔丹自己也膨胀了,觉得自己是成吉思汗转世,迟早要统一蒙古各部,甚至入主中原。

康熙不是傻子,他很清楚葛尔丹是个大麻烦。

问题是大清当时面临两线作战的危险——北边是沙俄,西北是准葛尔。

康熙琢磨了半天,决定先解决沙俄的问题。

沙俄那时候不断蚕食黑龙江流域,康熙派兵打了几仗,把俄国人打疼了。

1689年签订《尼布楚条约》,虽然割让了一些领土,但总算稳住了北方边境。

这一手实在高明,等于给自己腾出手来专心对付葛尔丹。

康熙心里门儿清,葛尔丹的野心早晚会威胁到大清。

这家伙不光扩张地盘,还拉拢西藏势力,想建立一个佛教联盟。

达赖汗是和硕特首领的儿子,康熙派人去拉拢他,希望他别跟葛尔丹搅在一起。

达赖汗倒也聪明,没答应一起反清,但把自己妹妹嫁给了葛尔丹。

这一招既不得罪清朝,又给葛尔丹一个面子,两头不落空。

1690年,葛尔丹终于露出獠牙。

他带着大军杀向内蒙古,攻打那些归顺清朝的蒙古部落。

这些部落哪里挡得住准葛尔的铁骑,一个个被打得丢盔弃甲,纷纷向清朝求救。

康熙一听就火了。

这不是打那些部落,这是打朕的脸!他立刻决定御驾亲征,这在清朝历史上可不多见。

皇帝亲自上战场,可见康熙对这一战有多重视。

康熙兵分两路,一路由福全率领,一路由常宁带队。

福全这个人打仗很有一套,他知道准葛尔的骑兵厉害,正面硬刚吃不消。

到了战场上,葛尔丹把骆驼绑在一起当掩体,骑兵躲在后面射箭。

这招对付普通军队还真管用,箭雨一来,谁都得趴下。

福全冷静观察了一会儿,突然下令架起重炮。

这些从西洋引进的大炮威力惊人,炮弹呼啸着飞过去,骆驼被炸得血肉横飞,准葛尔骑兵的阵型瞬间乱了。

福全趁机发起冲锋,准葛尔军队根本顶不住,死伤无数,葛尔丹带着残兵败将狼狈逃走。

常宁那一路就没这么顺利了。

他指挥不当,虽然也打赢了,但自己部队损失惨重。

康熙事后狠狠批评了他一顿,军队打仗可不能靠人命堆。

第一次被打败后,葛尔丹并没有服软。

他退回草原舔伤口,暗地里积蓄力量。

这家伙还真有两把刷子,几年时间又拉起一支军队。

1696年,他卷土重来,再次南下进攻。

康熙这次更狠,直接发动第二次亲征。

他亲自坐镇指挥,调集大军围剿准葛尔。

这一仗打得更惨烈,清军的火器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。

准葛尔骑兵再勇猛,也架不住火炮轰鸣。

清军把准葛尔的主力部队打得七零八落,葛尔丹又一次逃窜。

这次失败对葛尔丹打击很大。

他手下的部将开始动摇,有的偷偷向清朝投降,有的干脆带着部队跑了。

葛尔丹的汗国开始分崩离析,他能控制的地盘越来越小。

1697年,康熙发动第三次亲征。

这次他一直打到宁夏,想彻底解决葛尔丹这个隐患。

康熙派人去劝降,开出的条件其实不算苛刻——只要葛尔丹投降,可以保住性命,给个爵位,还能保留部分领地。

葛尔丹犹豫了很久。

他知道自己已经走投无路,手下的军队打不过清军,地盘越来越小,部下也离心离德。

可要他就这么向康熙低头,他心里又咽不下这口气。

毕竟他曾经是草原上的霸主,控制着7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,何等威风!

就在葛尔丹纠结的时候,他病倒了。

常年征战,身体早就垮了,加上连续失败的打击,他的精神也濒临崩溃。

1697年,葛尔丹在绝望中病死,一代枭雄就此陨落。

葛尔丹死后,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夺取了准葛尔的权力。

这个人比葛尔丹更现实,知道打不过清朝,就老老实实低头。

康熙派人去要葛尔丹的骨灰,策妄阿拉布坦二话不说就给送来了。

康熙拿到骨灰后,算是彻底了结了这段恩怨。

准葛尔汗国名存实亡,那7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逐渐纳入清朝版图。

到康熙晚年,清朝的实际控制面积达到1310万平方公里,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之一。

很多人奇怪,中国历史上那么多皇帝,为什么只有康熙被西方人称为"大帝"?秦皇汉武、唐宗宋祖哪个不厉害?

其实道理很简单。

康熙8岁登基,14岁就干掉了把持朝政的鳌拜,这份胆识和智谋就不是一般人能比的。

他20多岁平定三藩之乱,收复台湾,30多岁签订《尼布楚条约》,40多岁三次亲征打败葛尔丹。

每一件都是改变历史走向的大事。

打败葛尔丹这一仗意义特别重大。

葛尔丹如果成功,整个西北地区都会脱离清朝控制,甚至可能威胁到京城。

康熙用三次亲征彻底解决了这个心腹大患,不光保住了江山,还扩大了疆域。

西方人看到这些成就,自然要给他一个"大帝"的称号。

康熙本人也确实有本事。

他学习西方科学技术,引进火炮等先进武器,这在当时的中国可不多见。

他知道光靠骑兵打不过准葛尔,就用火器优势压制对方。

他懂得战略布局,先解决沙俄再收拾葛尔丹,不让自己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。

这些都显示出他过人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。

康熙三次御驾亲征,硬是把葛尔丹这个草原霸主给收拾了。

这一仗打下来,不光保住了大清的江山,还把版图扩大到1310万平方公里。

葛尔丹那700万平方公里的地盘最终都成了清朝的领土。

康熙能被称为"大帝",靠的不是虚名,而是实打实的功绩。

打败葛尔丹只是其中一项,加上除鳌拜、平三藩、收台湾,哪一样拿出来都是开创性的大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