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然景观与人文趣味的碰撞,总能引发大众关注。近期,山东济南趵突泉景区的锦鲤意外 “出圈”,因体型肥胖如 “小球”,被网友亲切称作 “猪鲤”,甚至出现翻肚皮 “仰泳” 的可爱模样。这一趣味现象背后,既藏着游客与锦鲤的温馨互动,也暴露出过度投喂的问题。景区虽挂出 “再喂就嘎了” 的卡通告示牌提醒,且此前还专门设置过 “锦鲤减肥中心”,却仍难抵游客热情,这场关于 “胖鲤” 的讨论,也让 “文明观览” 的话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。

一、“猪鲤” 出圈:圆滚滚身躯,翻肚皮 “仰泳” 萌态十足

十月的济南趵突泉景区,泉水清澈见底,三股水从地下喷涌而出,水花溅起细密的水珠,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芒。而比泉水更吸引游客目光的,是池水中成群游动的锦鲤 —— 它们通体金黄或红白相间,原本流线型的身躯,如今圆滚滚的像充了气的小球,游动时尾巴摆动的幅度都比普通锦鲤大了不少,活脱脱一副 “小胖墩” 模样,“猪鲤” 的昵称也由此而来。

有游客用手机拍下有趣一幕:一条体型格外肥胖的金色锦鲤,或许是游动太累,竟肚皮朝上,在水面上慢悠悠地 “仰泳”,红色的鱼鳍偶尔轻轻划动,像是在调整姿势,引得周围游客纷纷驻足拍照,笑声此起彼伏。“第一次见锦鲤仰泳,也太可爱了,感觉它下一秒就要漂在水上不动了。” 一位带着孩子来游玩的女士笑着说,孩子更是趴在池边,指着 “仰泳” 的锦鲤,兴奋地喊 “妈妈你看,小鱼在睡觉吗?”

 

这些锦鲤的 “胖态” 并非个例。走近池边细看,几乎每条锦鲤的肚子都鼓鼓囊囊,游动时身体两侧的肉会随着动作轻轻晃动。有经常来景区的市民调侃:“这才几个月没见,它们又胖了一圈,以前还能灵活地穿梭在水草间,现在感觉转身都费劲。” 还有网友将锦鲤的照片与去年同期对比,明显能看出今年的体型 “膨胀” 了不少,甚至有网友开玩笑 “再喂下去,怕是要胖到游不动,得用网捞着走了”。

二、肥胖原因:游客热情投喂,锦鲤 “记吃不记饱”

为何趵突泉的锦鲤会胖成 “猪鲤”?10 月 10 日,趵突泉景区工作人员给出了答案:游客的过度投喂是主要原因。“每天来景区的游客特别多,很多人都喜欢带点面包、饼干,或者在景区购买专门的鱼食,投喂给锦鲤。” 工作人员解释,锦鲤的记忆时间很短,通常只有几秒到几十秒,它们不会记得自己刚刚是否吃过东西,只要看到有食物落下,就会立刻围上来争抢,“有时候游客投喂的量太大,锦鲤就算吃饱了,遇到新的食物还是会继续吃,时间一长,自然就胖了。”

在趵突泉锦鲤池边,很容易看到这样的场景:家长带着孩子,从包里掏出提前准备好的面包,撕成小块扔进水里;年轻游客则拿着景区售卖的袋装鱼食,一把一把地撒向池中。食物刚一落水,原本分散在各处的锦鲤就会迅速聚拢过来,金色、红色的身影在水中挤作一团,嘴巴一张一合,争抢食物的声音甚至能盖过泉水流动的声响。有些游客为了让锦鲤 “多吃点”,还会特意将食物掰成更小的碎块,方便小鱼吞咽,却不知这样的 “好心”,正在让锦鲤逐渐 “变胖”。

 

景区工作人员补充,除了游客投喂,趵突泉的水质优良、水温适宜,也为锦鲤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,“泉水里本身就有一些天然的浮游生物,加上游客投喂的食物充足,锦鲤几乎不用为找食物发愁,生长速度自然比其他地方的锦鲤快,体型也更容易变胖。” 不过,工作人员也坦言,过度肥胖对锦鲤的健康并不好,可能会增加它们的游动负担,甚至影响寿命,“我们也一直在想办法引导游客合理投喂,避免对锦鲤造成伤害。”

三、景区应对:卡通告示牌提醒,“再喂就嘎了” 萌趣又严肃

为了提醒游客减少投喂,趵突泉景区在锦鲤池周围的树上、栏杆上,挂起了不少卡通风格的告示牌。这些告示牌以锦鲤为主题,画着圆滚滚的 “猪鲤” 形象,旁边配着幽默又直白的文字 ——“再喂就嘎了”“我真的饱了,别喂啦”“吃太多会生病哦”。这种萌趣的提醒方式,既符合景区轻松的游玩氛围,又能让游客直观地感受到过度投喂的危害,比传统的 “禁止投喂” 告示牌效果好很多。

有游客看到告示牌后,忍不住笑了出来:“这个‘再喂就嘎了’也太可爱了,一下子就记住了,以后不会再随便投喂了。” 还有游客表示,之前没意识到过度投喂会对锦鲤造成伤害,看到告示牌后才明白,“原来我们觉得好玩的行为,可能会影响小鱼的健康,以后会适量投喂,或者只看不喂,让它们保持健康的体型。”

除了挂告示牌,景区还安排了工作人员在锦鲤池附近巡逻,遇到游客大量投喂时,会及时上前提醒。“您好,麻烦少喂一点,锦鲤已经吃得很饱了,吃太多对它们不好。” 工作人员通常会这样温和地劝导,大多数游客都会理解并停止投喂。景区还在锦鲤池边设置了 “文明观览” 的提示牌,详细说明过度投喂的危害,引导游客树立正确的观览观念,“我们希望游客既能享受与锦鲤互动的乐趣,也能保护锦鲤的健康,让大家都能看到活泼可爱的锦鲤。”

四、过往尝试:“锦鲤减肥中心” 上线,难抵节日投喂潮

事实上,趵突泉景区并非第一次应对锦鲤 “肥胖” 问题。早在 2025 年 1 月 30 日,也就是春节前夕,景区就曾因为锦鲤 “减肥失败” 引发关注。当时,临近春节,来景区游玩的游客增多,投喂量也随之加大,原本正在 “减肥” 的锦鲤,体重再次反弹,“每逢佳节胖三斤” 的定律在锦鲤身上同样适用。

为了帮助锦鲤减肥,景区特意设置了 “锦鲤减肥中心”—— 在锦鲤池的一个角落,用围栏围出一片独立的区域,将体型过于肥胖的锦鲤转移到这里,控制它们的食物摄入量,同时增加它们的活动量。“减肥中心” 里的锦鲤,每天只能吃到固定量的、营养均衡的专用鱼食,而不是游客投喂的面包、饼干等零食。景区还会定期观察锦鲤的体重变化,根据情况调整饮食和活动范围,帮助它们逐渐恢复健康体型。

当时,“锦鲤减肥中心” 还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,大家都好奇 “小鱼怎么减肥”。有游客说:“没想到景区这么用心,还专门给锦鲤设了减肥区,看来不管是人还是动物,太胖都不行啊。” 景区工作人员当时表示,希望通过 “减肥中心”,既能帮助锦鲤恢复健康,也能让游客意识到过度投喂的问题,从而减少投喂量。

然而,随着节日期间游客数量的激增,“减肥中心” 的效果逐渐被冲淡。很多游客还是会忍不住投喂锦鲤,即便知道有 “减肥” 这回事,也觉得 “偶尔喂一点没关系”。久而久之,锦鲤的体重再次上涨,“减肥中心” 也暂时停止了运作。如今,面对再次胖出新高度的 “猪鲤”,景区只能通过加强提醒、增加巡逻等方式,引导游客合理投喂,尽量减少对锦鲤健康的影响。

五、游客反响:理解与趣味并存,文明观览成共识

对于趵突泉 “猪鲤” 的走红,游客们的反响大多是积极且理性的。很多游客表示,看到圆滚滚的锦鲤觉得很可爱,拍照打卡的同时,也会注意控制投喂量,“毕竟我们是来观赏的,不是来‘喂胖’它们的,得为锦鲤的健康着想。” 还有游客建议,景区可以在售卖鱼食时,限制每次的购买量,或者提供更健康、更适合锦鲤的专用鱼食,从源头减少过度投喂的问题。

也有游客分享了自己的观览体验:“之前来的时候,看到锦鲤抢食特别热闹,就忍不住多喂了点,现在知道这样不好,以后只会偶尔喂一小把,主要还是欣赏它们游动的样子。” 还有家长表示,会借着这个机会教育孩子,“告诉孩子要爱护小动物,不能因为自己喜欢就随便投喂,让孩子从小养成文明观览的习惯。”

在社交平台上,关于趵突泉 “猪鲤” 的讨论也很热烈。网友们纷纷晒出自己拍到的 “胖鲤” 照片,配文 “趵突泉的锦鲤也太幸福了,吃成了小胖子”“看到‘再喂就嘎了’的告示牌,笑不活了,果断停止投喂”。还有网友调侃 “建议景区给锦鲤办个‘减肥班’,不然明年可能真的游不动了”。这些讨论既充满了趣味,也传递出大家对锦鲤健康的关注,以及对文明观览的认同。

十月的阳光洒在趵突泉的水面上,波光粼粼,圆滚滚的锦鲤在水中慢悠悠地游动,偶尔有几条 “仰泳” 的锦鲤,引得游客阵阵欢笑。池边的卡通告示牌随风轻轻晃动,“再喂就嘎了” 的文字格外显眼。景区工作人员依旧在巡逻,不时提醒游客合理投喂。这样的场景,既有着人与自然互动的温馨,也有着文明观览的自觉。或许,在游客与景区的共同努力下,趵突泉的 “猪鲤” 既能保持可爱的模样,也能拥有健康的生活,继续成为景区里一道独特又治愈的风景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