难得入秋还真没啥收获,大街小巷的水果摊一眼扫过去,柿子的身影却格外冷清。这季节照理说应该是柿子扎堆上市的时候,但你细看,货架上那些橙红色的果子反倒越来越少人碰了。感觉跟以前完全不是一个样了,有种说不出的落寞。小时候到现在,说柿子这东西变化也太大了。

 

说实话,现在年轻人对柿子一点热情都没有。我家那00后弟弟,路都懒得绕去超市那个角落。他跟我抱怨,柿子还非得等它软才好吃,放着吧,有时候还忘了是谁买的。反倒是橘子、苹果那种一拆就能吃的,随手抓来就一口,很方便。柿子这吃法,慢慢软下去,有点老年人的仪式感,年轻人可耐不住那份“慢”。

 

之前还有网友专门吐槽,五六块钱买个柿子,拿回家又不好吃,那还不如直接买香蕉或者葡萄,价格低不说,入口甜蜜还不用跟柿子一样挑半天软硬。你到底会选哪个?反正这些年各类水果抢占市场,柿子没了性价比,以前哪能想到苹果能便宜过柿子呢?

 

其实说白了还有一个事儿——品种变了。想当年山上摘黄柿子那时,一堆果子都是在霜降之后,树上熟透了,才舍得下树。味道那个鲜美,带点烟润果香,现在几乎绝迹。现在流行什么牛心柿、脆柿、磨盘柿,长得统一又大颗,皮厚不坏事,好卖就行。可吃进嘴里,大家都知道,口感像流水线做出来的,“统一口味”说起来靠谱,其实差得远。

 

还有商家为了赶进度抢市场,柿子早早从树上摘下来,用化学催熟,外面挂着橙色皮,一咬却没甘甜,也没童年那股令人着迷的滋味。我最后一次认真吃柿子,好像还是大学毕业那年陪奶奶去地头,之后再买不到特别满意的。现在外观很漂亮,可吃起来,一点都不让人觉得值。

 

其实这种变化也离不开大家生活环境变了。城市化,农村少了,山头柿子树更珍稀。小孩连柿子树都没见过,更别说体会啥叫“小时候的味道”。柿子还分熟不熟,不能跟某些食物同吃,据说容易闹肠胃,年轻人根本懒得研究,直接选择省事的水果。

如果你还记得柿子最美味的时光,多半是在老人家院子里,或者秋天进山“霜降摘柿”,想起就有故事。好吃的柿子真的越来越少了。有时候走过超市,看着堆满果架的柿子,忽然明白大家为什么爱买不动了,毕竟果子和人一样,都变了。你是不是也有类似感受?欢迎留言说说你的“柿子记忆”,也算给秋天留点温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