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丹和我抱怨她家孩子果果不爱写作业,她说每天晚上都要写到10点多,最初王丹是坐在一边,心平气和催促果果快点写作业。

没有想到,孩子一会儿要喝水,一会儿又要吃东西,明明半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,果果要耗费两个多小时的时间。

王丹的耐心慢慢被磨光了,陪果果写作业的过程中,从温柔的劝说,一点点变成了张牙舞爪,最后一提到作业就暴跳如雷。

有的时候,果果写着写着作业就会说困了,一个字都不想写,哼哼唧唧的。

王丹说,你让她睡觉,马上倒头睡了,如果给她一部手机,立刻就满血复活。也不饿了,也不渴了,也不困了,能拿着手机打游戏,一口气玩个通宵。你说这孩子,是咋了?一天到晚总想着玩,就是不肯学习。

 

身边也有家长反馈过,因为孩子不爱学习,厌学,父母被气得心脏病、高血压都犯了。孩子呢,在家长的斥责声中,越来越不上进。

家长总会强调,盯着孩子学习,也是为他好啊!却没有想过,你整天守在旁边,只会让孩子更加讨厌学习。

那么,孩子不爱学习,整天玩,究竟为哪般呢?小学班主任坦言,背后藏着两个原因,却常常被家长忽视。

第一是无力感,这是很多孩子身上会出现的问题。

心理学家威廉.詹姆斯说,家长和孩子如同一个100分的组合。当家长做满了90分,孩子就只剩下10分了。

比如,孩子在园子里发现了红红的柿子,开心地跑去采摘,结果父母在前面抢着摘下来了递给孩子。慢慢地,娃就失去了自己去摘的动力。

 

同样的道理,学习也是这样的。坐在孩子身旁监督学习的家长,可能会说,你这么做是不对的,学习态度一点都不认真,字不好看,一天到晚只想着玩。接踵而来的批评声,娃哪里还有动力学习?

父母一味地责备他们,孩子会认为,自己就像家长嘴里说的那样一无是处,更会感觉到深深的无力感:我怎么这么笨?怎么学,都学不好!

第二个原因是挫败感,在高年级的孩子身上,体现得更明显一些。

我小学的时候数学成绩挺好,后来上初中后,也还可以。再后来,因为身体原因请假,结果数学越来越差。

多年以后我才明白,因为生病耽误了课程,之后怎么也衔接不上了。

那些看起来非常简单的数学题,我却感觉到非常困难。被同学越甩越远,慢慢就不想再学了。

 

父母却认为,我没有认真学习,事实上是因为我跟不上,学不会了。内心有了强烈的挫败感,成绩也越来越差。

父母经常认为孩子,小学成绩还不错,上了初中成绩就差了,根本原因是没努力学习。事实上,孩子因为无力承受学习压力,才变得不爱学习了,也是一种逃避的方式。

小学班主任也给家长支招了,如果想让孩子重新爱上学习,可以狠狠抓好两个方面。

第一个方面,该玩的时候就让孩子玩。

如果孩子想玩一会儿,家长却非得在旁边看着他们学习。娃心情郁闷,写字越来越慢,也会想方设法地停下来,能少写一个字是一个字。

拖拖拉拉地磨蹭,没有学习效率,结果也会不尽如人意。

还不如让娃痛快地玩耍,玩够了之后,再让他们写作业,娃心情好了,学习效率也提上了,成绩也会事半功倍。

第二个方面,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。

经常被父母督促着学习的孩子,慢慢地就有了依赖性,他们不会自己动脑筋去想问题,也不会主动学习。

仔细想一想,这些都是父母过分监督造成的。

学习是一生的事情,父母不能永远陪在孩子的身旁。家长一直坐在旁边盯着孩子写作业,不如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。

 

每天先复习再写作业,之后预习第二天的功课,完成后再去玩或者吃饭,养成这种习惯后,娃的自主学习能力,也就上来了。

有些家长很发愁,不知道怎么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,预习复习也不知道怎么搞,看看课本就算预习复习了?

 

其实还真不是,这些方法,你可以参考《好习惯带来好成绩》,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成雅梅老师,手把手教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,激发内驱力,成为会学习的孩子。

这本书一共列举了7个培养自驱型学习的好习惯,从提前预习到自主阅读,每个学习细节,都有详细的介绍。

 

而且,书中关于语文、数学、英语三大主科学习,还有针对性方法,让家长和孩子一看就懂,一用就会。

 

看过这本书后,你会发现,原来,孩子不是不努力,不是不够认真,而是没掌握好的学习方法。按照书中的方法实践,一个月后,就能看到明显变化。